京东造车成功, 刘强东下了一盘大棋!
- 2025-07-11 18:23:54
- 378
“物流界特斯拉”来了
作者|沐风
编辑|时楠
京东悄悄造车成功了?
最近,京东高调发布自研无人轻卡“京东物流VAN”,号称物流行业载货量最大,直接震惊了业界。
与此同时,京东在猎聘、BOSS上,挂出了一堆汽车类职位,月薪高达20-75k,16-20薪,诱人的待遇也引发了无数热议:
刘强东这次是玩真的了?他到底有怎样的野心呢?
事实上,京东早就入局汽车行业了。2015年,京东就参与了蔚来A轮融资;再往后,它投自动驾驶、养车服务、芯片平台,悄悄搭了一整套智能汽车供应链。
现在,京东在全国30个城市试运营L4级别的无人轻卡,目标是2026年前部署上千台......
01
从物流车到Robotaxi
京东最近干了一件大事:悄悄造出了“无人轻卡”,取名“京东物流VAN”。
车子刚发布不久,业内就炸了。
为什么?这不只是个新产品,更像是京东在“车圈”亮出的一张底牌。
这台VAN有多能打呢?
搭载的是比亚迪商用车定制的线控底盘,配了3颗激光雷达、20颗摄像头、12颗毫米波雷达,L4级自动驾驶能力,还具备24立方米的超大货仓,最高载重1吨,一次充电能跑160公里。这放在自动驾驶物流领域,是妥妥的头部水平。
相比之下,传统4.2米货车的货箱普遍在18-20立方米,这意味着京东物流VAN最多能多装30%货物。同时省去了人力费用、油费,预计可节省约60%的运输成本。
这款车它不是跑长途高速,也不是送你家门口快递,而是承接两头之间的“传站运输”。比如,把集散中心的包裹运到社区前置仓,把大件从仓库运到配送终端。这段路程,在物流圈叫“短驳”,过去靠人工驾驶,现在京东想用自动驾驶来替换。
目前,这款车已在北京、广州等30个城市开启试运营,计划到2026年完成千辆级部署。
但比产品更炸裂的,是京东在人才市场掀起的风暴。
在猎聘和BOSS上,京东相关岗的招聘信息已经挂上去了:算法岗年薪35万起跳,高级工程师能拿75K·16薪,带生育补贴、子女教育金、安居计划等一整套“福利包”,甚至还有“飞鹰计划”——跨部门轮岗培养复合型技术骨干。
也就是说,京东钱给得多、事干得新、空间够大。更关键的是,这些岗位不是实验室研究岗,而是真刀真枪上战场:感知算法可以直接迁移到乘用车,智能调度系统也能复用在Robotaxi场景。
这就要提到另一个信号:Joyrobotaxi。这是京东5月刚注册的新商标,覆盖运输工具、科学仪器、仓储物流等9大类。看名字你就明白——Robotaxi,“快乐的自动驾驶出租车”,这是冲着百度萝卜快跑、特斯拉Robotaxi去的。
当大家还在讨论“京东到底造不造车”的时候,刘强东已经用一台车、一个商标、一波高薪招聘,给出了答案。
再加上此前的“独狼6.0”末端配送车和“飞狼”无人机,京东等于已经把“干线-支线-末端”三段物流打通了,实现全链条无人物流闭环。
02
刘强东早盯上了汽车
很多人以为,京东最近才开始造车。其实,刘强东在车圈布局了快十年。
早在2015年,蔚来汽车刚刚起步,李斌那边还在拉第一轮融资。有一天,李斌带着商业计划书,去刘强东家吃饭,一顿饭没聊多久,刘强东就点头答应投了。章泽天曾透露:
“他(李斌)花了15分钟讲了他对蔚来汽车的想法,我老公花了10秒说yes。”
公开资料显示,京东参与了蔚来的A轮融资,现在通过家族信托仍持有蔚来2.82%的股份,是重要股东之一。
从那之后,京东没有停下过在汽车行业的脚步。除了投蔚来,京东陆续投了多家自动驾驶和智能汽车相关企业,比如蘑菇智行、辉羲智能、嬴彻科技……
这些公司分别做自动驾驶系统、车载芯片平台、干线物流自动驾驶等,几乎涵盖了从“感知”到“运营”的整个链条。
烯牛数据显示,自2015年6月投资蔚来汽车后,京东在人工智能共出手11次,在143起总投资事件中占比约7.69%。
除了投资,京东自己也在动手做。在京东的资本地图里,汽车和自动驾驶已经是非常明确的一条主线。别人还在抢第一辆车的订单时,京东已经把车后市场悄悄做成了生态系统。
早在2007年,京东就开始自建物流;2016年,推出了国内第一台物流无人车,开启了“最后五公里”无人化的第一步。
这几年你可能已经发现,“京车会”“京东养车”这些业务,已经出现在京东App里。
早在2018年,京东就上线了整车交易平台,2021年又成立了汽车事业部,把零配件、电商、售后等资源全部打通。
到了2022年,京东把线上的汽配供应链、线下的京车会门店和第三方维修网络全部整合,推出了“京东养车”品牌。
现在,“京东养车”已经连接了超过1500家直营门店、4万家合作门店,整个服务链条从买车、配件、维修、保险、置换全都有。
京东并不大张旗鼓造整车,而是把资源铺到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从供应链开始做深,然后逐步打通上下游。随着自动驾驶技术近两年的快速发展,京东的机会窗口也逐渐打开了。
03
刘强东的物流体系
这些年,“京东到底要不要造车”这个问题,刘强东大概被问了上百次。
2024年3月,京东集团副总裁缪钦正面回应了这个话题——他说自己也问了老刘很多遍,但答案一直很明确:
京东不是整车厂,而是供应链起家的技术服务型公司。
换句话说,不抢C位,不搞外观,不争造车名额,但一定要把车背后的那整套系统打扎实。
这背后,其实是一条京东风格的冷静路径:不直接卷造车红海,而是借助技术、场景和服务的组合拳,搭起“出行+物流+服务”的完整闭环。
这两年,京东在汽车圈的动作更密集了。
在2024年3月的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刘强东和比亚迪的王传福、华为的余承东、蔚来的李斌同台亮相。
彼时,京东官宣拿出5亿元联合品牌搞“以旧换新”补贴,让人一下明白:它不是在边缘观望,而是正面参与产业变革。
京东还和比亚迪签了战略合作协议,涉及的不仅仅是物流车,还包括乘用车的渠道营销、售后服务、智能供应链系统、企业用车采买等多个方面。
而比亚迪只是其中一个。京东还跟特斯拉、东风岚图、神龙汽车等车企都有合作,不断扩大车企朋友圈。
为什么车企愿意跟京东合作?很简单,京东有货、有仓、有路,还有技术。这不是传统电商平台能提供的资源。
尤其是在新能源车进入存量博弈阶段,很多车企卖车本身已经变成低毛利甚至亏损生意,如何通过后市场、生态链服务提升营收,就变得非常重要。而这正是京东擅长的。
京东核心优势,是那套无人能复制的物流体系。和其他平台不同,京东靠的是自营仓储和一体化配送体系,真正实现了全国大部分区域的次日达、隔日达。这是很多人看不到、但撑起京东口碑和体验的底层支撑。
而现在,京东物流VAN的推出,等于把这套系统又往前推进了一步。用自动驾驶轻卡替代人工调度,可以减少人力成本,减少出错率,更能在高峰期顶上来,维持系统节奏的稳定性。这不是炫技,而是让一个庞大平台可以更高效地运转。
电商平台拼到最后,拼的从来不是首页视觉、也不是优惠券发得多,拼的是谁能把一件货以更快速度、更低成本、更高可靠率送到你家门口。而在这一点上,京东不但早有准备,而且正一步步让物流车、仓储网、服务系统形成闭环。
现在回头看,无论是投资蔚来、投自动驾驶初创公司,还是做京东养车、整合线下门店,再到和比亚迪、特斯拉签战略协议,刘强东显然不是突然想到“我也要造车”,而是一路走来、步步为营。
京东的逻辑很清晰——我不一定要做整车制造商,但我可以成为智能出行产业里,最懂供应链、最强服务能力的那一个。
而这盘棋,刘强东早就布好了。
- 上一篇:台湾网红馆长直播游大陆吓坏了谁
- 下一篇:今年第号台风蝴蝶最新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