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船”正驶向A股, 总资产将超过4000亿元
- 2025-07-21 22:25:29
- 455
7月18日晚间,中国船舶(600150.SH)公告称,公司吸收合并中国重工(601989.SH)事项已获得证监会同意注册批复,这标志着中国造船工业史上规模最大的资本市场运作进入最后的收官阶段,“中国神船”正加速驶向A股。
01
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
根据证监会的批复,“同意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新增3053192530股股份吸收合并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申请”,本次吸收合并应当严格按照报送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有关申请文件进行,此批复自下发之日起12个月内有效。
同日公布的换股吸收合并方案显示,中国船舶为吸收合并方,中国重工为被吸收合并方,即中国船舶向中国重工的全体换股股东发行A股股票,交换该等股东所持有的中国重工股票。
具体来看,中国船舶的换股价格按照定价基准日前120个交易日的股票交易均价确定为37.84元/股,中国重工的换股价格按照定价基准日前120个交易日的股票交易均价确定为5.05元/股。按此比例计算,即每1股中国重工股票可以换得0.1335股中国船舶股票。
考虑到除权除息情况,最终每1股中国重工股票可以换得0.1339股中国船舶股票。
02
打造世界一流船舶制造企业
中国船舶在公告中指出,当前全球船舶工业迎来复苏,全球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等指标持续改善提升,船舶制造企业迎来发展的关键机遇。
根据克拉克森数据,2024年,我国造船完工量5025.3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9.03%;新接订单量12903.3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5.28%。截至2024年末,手持订单量24251.3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7.42%。2024年,我国造船三大指标以载重吨计分别占全球总量的57.01%、76.96%和66.54%,持续保持世界第一的地位,全球造船龙头地位稳固。
另据克拉克森数据,截至2024年末,全球集装箱船平均船龄已达到13.85年,距历史峰值仅0.2年;成品油船平均船龄13.34年,距历史峰值约1年;散货船平均船龄12.23年,距历史峰值不足3年;船队老龄化使得全球船队船舶更新需求紧迫,且在绿色低碳的背景下老旧船型的更替或将进一步提速。
在此历史机遇之下,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作为我国船舶制造行业的龙头企业,本次吸收合并能够消除同业竞争,进一步整合双方的优势资源、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助力存续公司抓住船舶工业转型升级机遇,打造世界一流船舶制造企业,成为全球造船业发展的引领力量。
03
合并后总资产超过4000亿元
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中国船舶的总资产为1819.77亿元,中国重工的总资产为2221.38亿元,两者合计总资产为4041.15亿元。
从业绩情况看,中国船舶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785.84亿元,同比增长5.01%;归母净利润为36.14亿元,同比增长22.21%。中国重工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54.36亿元,同比增长18.70%;归母净利润为13.11亿元,扭亏为盈。
据介绍,2019年中船工业集团和中船重工集团联合重组后,中国船舶、中国重工均为中国船舶集团控制的下属上市公司,在船舶制造、维修领域业务重合度较高,构成同业竞争。
据了解,本次交易前,中国船舶聚焦船舶海工装备和海洋科技应用领域,主要业务包括造船业务、修船业务、海洋工程及机电设备等,主要产品为集装箱船、散货船、液化气船、大型邮轮、海工辅助船及其他机电设备等。中国重工主要从事舰船研发设计制造业务,涵盖海洋防务及海洋开发装备、海洋运输装备、深海装备及舰船修理改装、舰船配套及机电装备、战略新兴产业等,产品主要包括水面舰艇、公务执法装备、散货船、集装箱船、油船、气体船、海工船、科考船等。
吸收合并完成后,存续公司将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船舶制造企业,且有利于规范同业竞争。同时,将强化存续公司集中经营能力,增强下属各船厂的高端船型制造能力,促进存续公司船海产品向高端化转型,打造“中国船舶”的品牌名片。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此次交易前,中国船舶总股本为447242.88万股,中国重工总股本为2280203.53万股;而换股吸收合并后,中国船舶作为存续公司总股本将达到752562.13万股。
尽管对于股价的后续走势尚难以断定,但两家公司都在7月11日披露了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中国船舶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28亿元至31亿元之间,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3.88亿元至16.88亿元之间,同比增加98.25%至119.49%;中国重工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5亿元至18亿元之间,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将增加9.68亿元至12.68亿元,同比增长181.73%至238.08%。
本文源自:经济导报
- 上一篇:面瘫哥被捕
- 下一篇:侯明昊去医院前给粉丝鞠躬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