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8万就能买! 26款零跑C16推5座新版本, 舒适智能性价比爆表

  • 2025-08-23 23:43:32
  • 192

如果你最近有换车的打算,而且预算大概在 20 万以内,其实大概率会发现新能源 SUV 现在真的是百花齐放——从小型到中型、大型都有,从纯电到增程式,再到插混,选择太多。一开始我也是被各种参数、配置轰炸得一头雾水,所以我决定干脆自己去看看、摸摸、坐一坐,感受一下哪些车是真的适合日常家庭用的。前段时间,我花了一个下午去体验了零跑 C16,这是一台中大型 SUV,主打六座或者七座布局,价格压在 20 万以内。它没有很浮夸的外观,也不会刻意营造所谓“未来感”,但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相对务实、照顾家庭用户的设计思路。今天就用我自己的视角,带你看看这台车使用上的一些感受。

外观部分,我觉得 C16 属于那种耐看型。它的车头是新能源车常见的封闭式设计,两侧是比较内敛的 LED 前灯,配合贯穿式日间行车灯,晚上点亮的效果挺温和,不会刺眼但足够有辨识度。整个前脸的线条收得比较干净,没有很多刻意为之的折痕,这种“克制感”其实挺适合中大型 SUV,因为它看上去更稳重。我个人对那种恨不得全车都是棱角的设计有点疲劳,所以 C16 这样简洁、比例匀称的外观,第一眼是顺眼的。

从侧面看,腰线从前翼子板一路延伸到尾灯,让车身显得更修长。配的 21 英寸多辐轮毂,视觉效果会把整车的气场拔高一些。我特意走近看了下轮毂细节,涂装质感还可以,没有那种廉价的亮银感。悬浮式车顶配合隐藏式门把手,算是新能源车的标配了,一方面风阻小点,另一方面看起来也简洁干净。细节上,车窗和门板下沿都有金属饰条,近距离看质感加分不少,尤其是在阳光下有很细腻的反光。

车尾设计延续了简约风格,贯穿式尾灯在夜间和前灯呼应,灯腔内部结构做得挺细,点亮时亮度和均匀度都不错。尾门支持电动和遥控开启,这点家庭用户会很常用,比如双手提着东西时,脚踢感应就能打开,省事不少。

打开车门,内饰风格延续了外观那种克制的路线,没有为了堆砌科技感而乱加线条,而是以实用和舒适为主。中控台大面积使用了软质包覆,触感温和,而且看着也不显硬。配色上以沉稳为主,线条走向很规整,隐藏式空调出风口做得挺精致,和面板融合度高,看久了不会觉得累。

中控区最显眼的是那块 14.6 英寸的 OLED 中控屏,实际显示效果很细腻,滑动和点按的灵敏度不错。屏幕下方保留了几个物理按钮,主要是空调和一些常用功能的快捷键,这设计我觉得很体贴,因为纯触控在开车时确实容易分神。配合 10.25 英寸液晶仪表,加上部分车型还有副驾娱乐屏,三块屏的联动感很好,每个屏的分工也清晰,不会出现界面重复或者乱跳的情况。

车机的流畅度给我留下了好印象,高通 8295 芯片的算力确实够用。语音控制是基于科大讯飞的技术,识别速度和准确率都不差。我在试的时候,连续下了几个指令,比如调温度、开导航、播放音乐,系统都能快速反应,而且支持打断,比如我临时改路线,它也能立刻中断原指令执行新的任务,这种设定很像在用一台好的智能音箱。车机支持 OTA 升级,也能通过手机 APP 远程开空调、查电量、看定位,这些功能对生活场景挺有帮助,比如夏天提前把车吹凉,冬天提前预热,体验差距会很大。

然后是座椅。全车都是真皮包裹,手感细腻而且有弹性,看着也显高级。前排功能很全:加热、通风、按摩、多项电动调节都有,甚至记忆模式也带了——和家人轮流开车时,按一下就能回到自己的坐姿,很省心。第二排是两个独立座椅,这点对舒适性的提升是明显的。它不仅有加热和通风,还有按摩功能,长途坐下来不会闷。副驾驶有“老板键”,可以一键往前推,给二排释放更多腿部空间,这对照顾老人、小孩都方便。

安全功能也是静态体验里必须要看的部分。像自动紧急制动、车道保持、盲区监测、开门预警这些都有配备,还带有疲劳驾驶监测,会通过摄像头识别驾驶员的面部状态。这类功能日常通勤和长途开高速都能派上用场,尤其像我这种有时候一天要开好几个小时的车,提醒功能可以减少风险。

动力方面,先说纯电版的感受。这台车配的是 81.9 度的电池包,CLTC 工况下官方续航 630 公里。在我看来,这个续航在同级 SUV 里已经算不低了。我试驾前特意问了下销售顾问,实际城市工况续航大概会比官方数字打个折,按我平时的开法,基本 500~550 公里问题不大。如果是日常上下班通勤,每天 40~50 公里的总行程,即便三四天不充电也够用。

更让我注意的是它采用了 CTC 2.0 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这意味着电池不再是一个单独“吊”在车底的独立箱体,而是直接和车身结构融合。这样做的好处不光是节省了垫高座舱的空间,让车里地板更平、更低,对腿部舒适度有帮助,还能增加车身结构强度,理论上对车辆行驶和底盘刚性都会有提升。开在比较颠簸的路上,你能感受到车身的整体感挺好,没有松散感。

充电方面,纯电版采用的是 800V 高压碳化硅快充平台。我在体验现场的 DC 直流快充桩测了一次,从 30% 充到 80%,计时差不多是 18 分钟出头,速度算是很不错的。对于我这种有时候周末临时决定自驾出门的人来说,这种快充速度意味着在服务区上个厕所、买杯咖啡回来,电量就够你继续跑几个小时了。尤其在北方冬天,快充效率掉得少,对于续航焦虑是一种缓解。

驾控方面,纯电版的起步和加速是一贯的电动车风格——线性、安静、反应快。踩电门基本是随叫随到,尤其在市区跟走停的状态下特别轻松。不过让我觉得舒适的是,C16 的动力调校并不是那种“一脚下去猛蹿”的设定,而是很柔顺的输出,家里有小孩或者老人,不会因为突然加速而不适。

再说增程版,这台车的电池容量是 38.7 度,纯电能跑 280 公里。换句话说,日常城区通勤几乎可以完全用纯电模式来开,就像一台安静的电动车。而当你要跑长途的时候,油箱加满的话,综合续航能到 1150 公里,这就是增程版的优势——几乎没有续航焦虑。

我这次特地在试驾中体验了纯电模式和发动机介入发电模式的切换。C16 的增程器是一台 1.5L 发动机,工作时的声音和振动控制得还不错,尤其是在中低速时几乎不打扰车内交流。市区匀速行驶时,除非你去看能耗界面的发动机状态,不然很难察觉它什么时候启动了。在高速上当纯电用完进入增程发电状态时,发动机声音虽然能听到一些,但稳定而不刺耳,车厢的隔音表现可以接受,这点对长时间高速行驶的舒适性很关键。

充电方面,增程版的快充速度差不多也是 30% 到 80% 需要 19 分钟。我特地问了下,如果平时只跑市区,家里有充电桩的话,增程版也完全能当纯电车用。一周充一次电就够,不用频繁加油。而且它在驾驶模式上比纯电版更花心思,新增了舒适动力和强能量回收模式,结合原本的模式,总共有 9 种驾驶风格。我试了几个组合,比如舒适动力+轻回收,开起来很顺畅,适合城市代步;运动动力+强回收在起伏路段或者需要刹车较多的城区特别好用,利用好单踏板减速可以省不少刹车次数。

在加速表现上,纯电版因为电机功率释放更直接,起步到 80 公里的加速感略微比增程版更轻快一些(虽然增程版也是电驱动,但增程器的发电逻辑会在持续加速时介入),但差距并不大,家用状态下几乎感受不到太多不足。两款车在高速中段加速(比如 80 到 120 公里)时的表现都很平稳,没有那种旧燃油车降挡拉转速的突兀感,更多是一股稳定的推力把速度提起来,这种节奏很容易让家人在车里保持舒适。

总结下来,零跑 C16 无论纯电还是增程版,在动态表现上都很“家用取向”——动力够用且易控,驾驶模式和能量回收选择丰富,续航和补能时间都能达到一个不拖后腿的水准。纯电版更适合充电环境友好的用户,享受安静和低成本用车;增程版更像是一种不给自己续航焦虑机会的保险。如果平时一家人长短途都跑,而且不想在路上盯着电量,那增程版可能会更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