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方陈炎顺: 未来三年研发500亿采购5000亿, 引领产业可持续发展
- 2025-09-26 16:53:46
- 930
[ZOL中关村在线原创专访]2025年京东方全球创新伙伴大会(BOEIPC2025)以“屏之物联AI焕新”为核心主题,在规模、内容与创新维度上实现全面突破。在本届大会上,京东方不仅通过这场行业盛会展现了AI时代下的战略布局,更以“第N曲线”理论升级、京东方蓝鲸显示大模型发布、“AI工厂”落地等重磅成果,为全球显示与物联网产业发展指明方向。大会期间,京东方董事长陈炎顺接受了多家权威媒体专访,为我们深入解读京东方在企业战略、技术创新与行业责任的未来发展方向。
与会交流之初,陈炎顺董事长介绍在过去三年,京东方投入研发资金近400亿元,采购资金超3700亿元,联合开展超250项技术策源地项目合作。未来三年,将投入研发资金500亿元、采购资金5000亿元,还把营收0.5%用于AI研发,并在企业内组建AI+创新与应用委员会并亲自挂帅,这些已经投入的和未来要花出去的钱并非要“打水漂”,而是要通过资金和技术撬动整个行业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
一、IPC2025:从“规模升级”到“生态焕新”,打造行业顶级创新平台
从2018年首届IPC大会至今,这个平台已经陪伴中国显示行业走过八年,每一届京东方都在思考如何让它更具价值——不仅是京东方的“成果展示窗”,更要成为全球产业的“创新连接器”。本届IPC2025的创新,本质上是对AI+“屏之物联”战略的深度落地。
今年京东方以“屏之物联AI焕新”为基调,不是简单将AI作为“点缀”,而是让它贯穿大会全程。比如AI展区面积达到581㎡,占总展区面积的44%,较去年增长5.8倍,展区内覆盖“形象展示+创新应用+场景体验”三大板块,观众能直观看到AI如何优化色彩校正、动态亮度调整,甚至在智能家居、办公场景中实现“屏幕自适应内容”;京东方还设置了“AI+”专题论坛,邀请上下游伙伴共同探讨AI与显示、物联网的融合路径。更重要的是,发布了京东方蓝鲸显示大模型,这是基于京东方30余年产业经验沉淀的“智能大脑”,能为“AI+制造”“AI+产品”“AI+运营”提供全链路支撑,而行业首个“AI工厂”的落地,更是让“AI赋能制造”从概念变成了可复制的范式。
其次是平台开放性的突破。此次大会43%的面积开放给外部展区及功能区,邀请了二十余家生态伙伴共同参展,京东方展出的200余款尖端显示技术产品中,超过60%是京东方与伙伴联合研发的首发新品。比如在智慧车联板块,京东方与车企合作的“柔性OLED车载天幕”,能通过AI实时调节透光率与显示内容;在数字艺术领域,与文化机构联合开发的“AI数字画布”,可根据环境光自动优化画作色彩还原度。
最后是产业生态的年轻化与多元化。京东方始终相信,创新的未来在年轻人身上。本届大会我们特别强化了与年轻群体的连接:一方面邀请以Z世代为核心用户的科技品牌参展,另一方面打造了“无畏杯”电竞挑战赛,让观众体验京东方电竞屏在高刷新率、低延迟下的极致表现;此外,“故事里的BOE”企业文化论坛通过脱口秀、乐队表演等形式,传递“用心改变生活”的品牌理念,也是希望让行业看到,科技不仅有硬核的一面,更有温度的一面。
回顾往届IPC大会陈炎顺董事长无不感慨的说道:八年前,IPC更多是京东方“向外发声”的平台,告诉行业我们在显示技术上的突破;而现在,它已经成为“行业共议”的平台——伙伴们愿意在这里发布新品、签订战略协议,甚至共同制定技术标准,这种“协同创新、共创共赢”的氛围,正是IPC最大的价值升级。未来,我们希望IPC不仅是“年度盛会”,更能成为“常态化创新平台”,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从“短期合作”走向“长期共生”。
二、“第N曲线”升级:AI催化下的企业进化,引领行业穿越周期
本届大会上,陈炎顺董事长提出了“第N曲线”理论的全新内涵,他认为“第N曲线”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而是京东方基于“屏之物联”战略,不断迭代的“企业进化方法论”,它有三个全新的核心内涵:
首先,它是指导企业穿越周期、跳出企业兴衰命运的普适规律。纵观京东方发展历程,从电真空器件,到半导体显示,再到物联网创新,每一次关键突破,都离不开我们对时代机遇的敏锐洞察、对新兴技术的前瞻布局,并以坚定的战略投入完成规模扩张,从而抵御行业周期性波动,实现稳定增长。这一条条曲线从孵化到成熟的背后,印证了“第N曲线”理论的科学性与指导性,更为企业打破增长瓶颈、实现长期稳健发展指明了方向。
其次,它是基于企业核心优势,并与市场机遇契合的自我进化系统。京东方的每一条“第N曲线”,都是基于“传承、创新、发展”的企业成长逻辑,围绕核心优势进行延展,确保新业务与既有能力一脉相承;同时,我们建立了明确的进入标准与退出机制,对于适配核心优势、具备市场潜力的赛道果断投入,并在实践中不断验证,持续动态优化资源配置,努力让每一份投入都产生最大价值。
最后,它是企业不断进取,迭代增长,实现生态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确保主业稳健发展的前提下,正是对“第N曲线”理论的持续探索,为企业架构体系的优化提供了原生动力。在京东方成立初期,LCD也曾是孵化中的“第N曲线”,随着其能力成熟与规模扩张,逐渐成长为主营业务,并衍生出OLED、物联网创新等新方向,搭建了内部赋能生态。正是在一次次业务孵化成长、架构迭代进化、生态建立健全的过程中,企业焕发出生生不息的增长活力。
对行业而言,“第N曲线”更像是一种“共生思维”:京东方开拓“N曲线”业务,不是为了“抢占市场”,而是为了“创造新市场”。比如京东方钙钛矿光伏业务,通过“显示+光伏”的融合,开拓“建筑光伏一体化”、“车载光伏”等新场景;做AI工厂,帮助行业整体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当更多企业能基于自身核心优势、联合生态伙伴开拓“N曲线”,整个行业才能从“零和博弈”走向“正和博弈”,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AI赋能显示:从“技术突破”到“场景落地”,重塑产业价值
作为京东方“AI+制造”战略的两大核心载体,京东方蓝鲸显示大模型和“AI工厂”的突破在于,首次将AI从“辅助工具”升级为“核心生产力”,重塑了显示制造的全链路价值。
在京东方蓝鲸显示大模型上,AI不是“通用大模型”的简单适配,而是基于京东方30余年显示制造经验,构建的“产业专属大脑”。通过打造的高质量数据集、高性能智算平台以及全链路AI安全体系,蓝鲸显示大模型持续向工业制造、产品服务、企业运营三大业务板块中的丰富场景提供领先的数智化解决方案,其具备海洋巨兽般庞大的产业数智支撑力,承载京东方“成为地球上最受人尊敬的伟大企业”的愿景,为产业高质发展注入磅礴智慧动能。
在“AI工厂”上,京东方AI工厂是以新一代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通过在生产计划、物料供应、生产制造、品质管理、能源优化、环境安全六大应用方向塑造生产制造全要素的AI原生、在综合运营效能方面取得更优表现的工厂新范式。当前,京东方首批规划的AI工厂已经落地,以多项领先的AI应用效果为显示制造提供有力支持。
由此可见,京东方“屏之物联”的核心是“让屏幕融入万千场景”,而AI则是“让屏幕更懂用户”。在“AI+产品”上,京东方重点做了“屏的智能化升级”:通过摄像头捕捉用户的观看距离、环境光,自动调节屏幕亮度、色温甚至分辨率,目前已经应用于多家品牌的笔记本电脑、平板产品;在“AI+场景”上,京东方则更多的聚焦在“软硬融合的解决方案”。比如在智慧办公场景,打造了“AI会议屏”,能实时将语音转化为文字并翻译,还能自动提取会议纪要,会后直接生成待办事项;在智慧教育场景,“AI教学屏”能通过分析学生的课堂互动数据,判断知识点掌握情况,为老师提供个性化教学建议,这些都是“AI+场景”的生动实践。
四、可持续发展:从“企业责任”到“核心竞争力”,引领产业绿色升级
对一家企业而言可持续发展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陈炎顺认为可持续发展是穿越周期的“长期主义”;对行业而言,它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京东方从成立之初就重视可持续发展,比如京东方生产线很早就实现了“废水零排放”;但随着全球“双碳”目标推进、用户对绿色产品的需求提升,我们意识到,可持续发展必须从“单点实践”升级为“系统战略”,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此次大会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以“ONE”可持续发展品牌为核心,构建了“六大战略支柱”:开放创新、环境永续、共赢生态、以人为本、正道经营、创益未来。这六大支柱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支撑的体系:通过“开放创新”赋能并驱动四大基础支柱,不断夯实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根基和能力,最终通过“创益未来”实现商业价值与可持续价值的统一,让可持续发展成为BOE(京东方)的核心竞争力和“第N曲线”新增长极,推动BOE(京东方)从技术领先迈向可持续引领的新阶段。
在今年IPC大会上,京东方还联合海信、Meta、EInk、联想、3M、DNP等产业生态伙伴,以及中国电子商会、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国际信息显示学会、中国—金砖国家人工智能发展与合作中心、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共同发布了可持续发展联合倡议,以AI之力焕新产业,携手共塑一个更具韧性、更繁荣、更可持续的全球产业新生态。
总结:
引用陈炎顺董事长说过的一句话“工业强国的根基在基础材料和装备。京东方有责任带动上游材料产业发展。”无论是过去三年,京东方已投入研发资金超400亿元,采购支出超3700亿元。还是未来三年,京东方仍将投入超过500亿元研发资金,支出超过5000亿元采购资金。其主要目的都是为了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伙伴,推动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引领产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