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电池战略转型: 磷酸铁锂量产背后的技术路线博弈
- 2025-07-18 14:45:47
- 250
7月14日,通用汽车与LG新能源的合资企业Ultium Cells宣布了一项重大战略调整:投资23亿美元的田纳西州Spring Hill电池工厂将从现有NCMA四元电池转向磷酸铁锂(LFP)电池生产。产线改造将于今年启动,计划2027年底实现商业化量产。与此同时,俄亥俄州Warren工厂将继续生产高镍NCMA电池,而密歇根州的Ancker-Johnson电池开发中心正加速富锂锰基(LMR)电池研发。这一“三线并行”的布局,折射出传统车企在电动化浪潮中对成本、性能与安全性的艰难平衡。
NCMA四元电池(镍钴锰铝)作为当前高端电动车的“心脏”,以200-300Wh/kg的高能量密度成为长续航车型的首选。其低温性能优异,在寒冷环境下电量衰减远低于LFP电池,这也是通用保留俄亥俄工厂继续生产该电池的核心原因。然而,其代价高昂:镍、钴等贵金属推高成本,热稳定性差(约220℃分解)导致安全风险,且循环寿命仅约2500次,长期使用容量衰减显著。
LFP电池则呈现另一幅技术图景:
成本优势突出:不含贵金属,材料成本比NCMA低30%以上,直接降低电池包总成本
安全性卓越:热失控温度高达500℃,几乎杜绝自燃风险
寿命翻倍:实验室循环寿命达3500次以上,报废时仍保留80%容量
但其短板同样明显:能量密度仅约180Wh/kg,同等续航需更大电池包;低温性能差,-20℃时电量衰减超50%,成为北方用户的痛点。
表:LFP与NCMA电池关键技术参数对比
通用在调整量产策略的同时,正悄然推进一场更深远的技术革命。位于密歇根Warren的Ancker-Johnson电池开发中心近期完成钢梁封顶,该基地的核心使命是加速富锂锰基(LMR)电池的商用化。这种新型电池通过提高锰含量降低钴镍依赖,目标是在成本接近LFP的同时,能量密度逼近三元锂电池。
研发中心采用的方形电池设计,可将开发周期缩短一年——这在电池技术“月新日异”的竞争中至关重要。通用电池技术副总裁Kurt Kelty直言不讳:“LFP量产与LMR研发是互补战略,前者解决当下成本问题,后者瞄准未来性能突破”。
通用转向LFP绝非偶然。2023年以来,电动车市场增速放缓,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激增。当基础款电动车与燃油车价差仍达20%时,降本成为生死线。采用LFP电池可使电池包成本降低15-20%,直接推动整车进入“2万美元平价区间”。
同时,供应链安全考量日益凸显。美国《通胀削减法案》要求电池本土化比例达标才能享受补贴。Spring Hill工厂转产LFP后,将成为美国首个本土化LFP电池生产基地,减少对海外矿产依赖。正如田纳西州经济开发署长Stuart McWhorter所言:“这标志着从矿场到工厂的完整本土电池生态诞生”。
在通用布局之外,全球电池技术竞赛已呈白热化:
钠离子电池崭露头角:宁德时代第一代产品能量密度达160Wh/kg,15分钟快充80%,且-20℃放电效率超90%,虽暂难替代高端车型,但对微型电动车极具吸引力1
磷酸锰铁锂(LMFP)成为“升级版LFP”:能量密度比LFP提升15%,保留安全特性,比亚迪、宁德时代已推进量产
全固态电池被视作终极目标:能量密度可达1000Wh/L,日产于2024年完成15分钟快充原型测试,但成本仍是商业化瓶颈
通用此时押注LFP与LMR,实则是在技术过渡期构建“双保险”——用LFP稳住基本盘,同时豪赌LMR成为下一代主流。
通用汽车的战略调整揭示了电动车行业的分水岭时刻:当续航焦虑逐步让位于成本焦虑,动力电池技术路线正从“性能单极化”转向“需求多元化”。正如其田纳西工厂流水线上并行的NCMA与LFP产线,未来市场将不再有“完美电池”,只有针对不同场景的“最适解”。在固态电池真正商业化之前,这场关于化学配方的博弈,将决定谁能在电动化长跑中赢得下一个十年的入场券。
- 上一篇:王俊凯说五哈太草率了
- 下一篇:中韩应坚定睦邻友好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