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Z Fold7/Flip7评测: 折叠屏也有Ultra体验了, 要火?

  • 2025-07-11 20:32:32
  • 835

2025 年 7 月 9 日晚,三星正式发布了新一代折叠旗舰手机 Galaxy Z Fold7 和「小折叠」Galaxy Z Flip7。对此雷科技已进行报道,大家可全网搜索查看。在 7 月 10 的新品品鉴会上,三星的手机、手表研发团队也为包括雷科技在内的现场媒体就产品细节展开分享。所以今天雷科技也结合两款新手机的现场体验,来和大家讲讲这些技术突破是如何应用在实际产品中的。

Galaxy Z Fold7:手感比「超大杯」还要好的折叠屏手机

尽管 Galaxy Z Fold7 在重量和厚度控制方面都来到了折叠屏手机「第一梯队」,但不可忽视的是,Galaxy Z Fold7 仍是一台「大屏手机」。在合上屏幕的情况下,Galaxy Z Fold7 依旧算得上是「庞然大物」:

6.5 英寸 21:9 屏幕几乎占满了 Galaxy Z Fold7 的正面,手机宽度却只有 72.8mm。作为对比,三星 Galaxy S25 Ultra 和 iPhone 16 Pro Max 的机身宽度为 77.6mm。再加上 21:9 的屏幕让手机「上端」与远离拇指触控区域,如果你的手不够大,单手使用 Galaxy Z Fold7 可能会有些困难。

但如果你的手和我一样能把「超大杯」手机衬托成「中杯」,那 Galaxy Z Fold7 的握持手感确实不错:Galaxy Z Fold7 边框采用了相对硬朗的线条设计,没有用所谓的悬浮中框来偷厚度。这样设计传达了更加「一体化」的触感,同时也能将屏幕「包裹」起来,从一定程度上强化机身的跌落防护性能。

不过根据雷科技的现场体验,这种严丝合缝的「直角」设计和初段较紧的铰链的也给 Galaxy Z Fold7 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部分用户可能需要用指甲「抠开」手机。不过就外屏体验来说,得益于出色的外屏显示素质,即使我不展开手机,Galaxy Z Fold7 的表现也对得起「Ultra」的标签。

说完外屏,我们来讲讲 Galaxy Z Fold7 的内屏。展开后,Galaxy Z Fold7 从一款 8.9mm 厚、6.5 英寸屏的「Ultra」手机化身成一台 8 英寸屏幕、4.2mm 厚的「准方屏」平板。搭配其 215g 的重量,拿在手里始终有一种不真实感。

根据三星的介绍,4.2mm 极限厚度的背后,是三星全新研发的专利及铰链结构:折叠屏手机的柔性屏幕需要「屏幕支撑」,一般的折叠屏手机采用「一体式」屏幕支撑方案,将中间部分的支撑件对半拆分给左右结构中。而在折叠时,这样的屏幕支撑方案需要更大的空间,导致折叠屏手机厚度无法下降。

但三星 Galaxy Z Fold7 采用的分体支撑方案将中间部分的屏幕支撑件独立出来。这样的设计有效缩短了两侧支撑件的长度,连带缩小了支撑臂折叠时划过的空间,让机身变薄成为可能。除此之外,这样的设计也允许手机内屏以更大的 R 角折叠,可以延长手机内屏的使用寿命,同时减缓手机内屏折叠处的老化速度,延长内屏出现折痕所需的时间。

可能有人会担心这样的分体设计会影响内屏折痕处的支撑强度,影响手机折叠的寿命。不过根据雷科技的现场体验,即使采用了全新的折叠机构设计,Galaxy Z Fold7 屏幕中缝处摸起来也没有塌陷感。

相机方面,Galaxy Z Fold7 采用了与 Galaxy S25 Ultra 相同的 200MP 广角相机。由于现场条件有限,我们没办法像之前那样做 Galaxy Z Fold7 相机外拍实测。不过从现场样张测试来看,Galaxy Z Fold7 的两亿像素主摄整体表现还不错,即使光照环境稍差,画面里的文字也不会明显的「计算摄影」痕迹,锐度控制自然。

全新的 OneUI 8.0 也为 Galaxy Z Fold7 带来了相当实用的 AI 功能,比如基于端侧 AI 技术实现的屏幕翻译功能,以及可以用 AI 分离录音噪声的音频降噪功能。跨 App 的内容共享、图片 AIGC 这些主流 AI 功能也不会在 Galaxy Z Fold7 上缺席。

当然,Galaxy Z Fold7 也并未「完美」手机。在昨天的文章中,我提到了 Galaxy Z Fold7 超轻超薄设计背后的妥协,比如较为明显的相机突起和 4400mAh 的电池。

其实从 Galaxy Z Fold7「瞄准 Ultra 用户」的产品定位来看,我能理解为什么 Galaxy Z Fold7 宁愿用小电池也要保证 215g 的重量——电池小我们可以用移动电源作为补充,但机身重是无法用其他手段弥补的。

只不过从实用性来看,如果下一代 Galaxy Z Fold7 能在电池容量上也追平主流「Ultra」手机,相信可以提高 Galaxy Z Fold 系列对非折叠屏用户的吸引力。

Galaxy Z Flip7:让小折叠外屏也变得实用

说完大折叠,我们来聊聊 Galaxy Z Flip7 这款小折叠。不同于以 Ultra 手机用户为目标的大折叠,Galaxy Z Flip7 小折叠的形态限制了其硬件性能空间,也导致其必须选择一条不同于大折叠的产品路线。

所以在 Galaxy Z Flip7 上,三星选择以个性化为核心,用多样的使用场景「武装」Galaxy Z Flip7:Galaxy Z Flip7 采用了一块 6.9 英寸 21:9 的 FHD+ 内屏,75.2mm 的机身宽度保证了手机显示面积不会过于细长,能带来非折叠手机的使用体验,也平衡了「小手用户」的握持手感。

相比于其内屏,雷科技认为 Galaxy Z Flip7 的外屏才是手机最大的亮点。不同于上一代那种类似文件夹图标的异形外屏,Galaxy Z Flip7 选择直接用屏幕铺满整个机身上盖,同时屏幕亮度也提升至 2600nits。

毫无疑问,更大的屏幕显示面积为 Galaxy Z Flip7 带来了更丰富的外屏交互方式:传统的小组件可以在外屏上显示更多信息、自拍时也可以显示大的画面;搭配 OneUI 8.0 的「实时窗」组件,一些过去必须翻开内屏才能使用的操作现在起也可以在外屏上完成。

那么 Galaxy Z Flip7 的超窄外屏边框是如何实现的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三星在品鉴会现场展出了 Galaxy Z Flip7 和 Galaxy Z Flip6 的外屏组件。可以看到 Galaxy Z Flip6 的外屏组件最外侧有一圈非常宽的防水保护层,而 Galaxy Z Flip7 却只有一个「裸屏」。

简单来说,三星直接将防水能力集成到了屏幕上,用全新防水组件替代传统的防水圈和强度更高的装甲铝边框,实现了仅 1.5mm 的超窄外屏边框,让 4.1 英寸的超大外屏成为可能。

比较有趣的还有 Galaxy Z Flip7 的电池。此次发布的两款手机中,「大折叠」Galaxy Z Fold7 配备了 4400mAh 电池,但 Galaxy Z Flip7 却用上了 4300mAh 电池。类似的电池尺寸搭配更小的屏幕尺寸,让 Galaxy Z Flip7 拥有了更长的电池续航时间。根据三星的说法,Galaxy Z Flip7 拥有长达 31 小时的电池续航时间,相信可以打消大家过去对三星续航表现的顾虑。

雷科技总结:三星折叠屏的重大转折点

可惜的是,受现场条件限制,我们没办法对 Galaxy Z Fold7、Galaxy Z Flip7 做完整的评测,只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基于产品感受为大家带来快速的产品点评和技术讲解。之后雷科技也会找机会对这两台手机做专门的评测,详细讨论这两台手机的表现,以及其对三星手机、甚至是整个折叠屏市场的意义。

但就目前 Galaxy Z Fold7、Galaxy Z Flip7 的体验来说,雷科技认为三星这次是真的找对了产品方向了。为了强调折叠屏手机的特殊性,三星过去的大小折叠手机在产品定位上始终有些模糊,和非折叠的 S 系列长期处于两个极端。而这样的做法难免会提高非折叠屏用户尝试折叠屏手机的试错成本,让折叠屏和非折叠屏手机长期处于两个世界。

但这次的折叠屏系列,尤其是 Galaxy Z Fold7,在不少细节方面都直接与 S25 Ultra 看齐,让「折叠与否」与硬件性能取舍脱钩,只取决于用户的喜好。在雷科技看来,这种做法并非「走向平凡」,反而是给用户带来了更丰富、更自由的选择。

不可否认,单就价格来说 Galaxy Z Fold7 的定价确实算不上「平易近人」。但从产品体验的角度来说,Galaxy Z Fold7、Galaxy Z Flip7 确实给三星开了一个好头。

至于市场是否为 Galaxy Z Fold7、Galaxy Z Flip7 买账?这种「类似 Ultra、超越 Ultra」的产品策略又能否获得用户的认可?相信从 Galaxy Z Fold7、Z Flip7 的销量和用户反馈中,我们就能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