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包揽前三! 2025上半年车企销量排名揭晓

  • 2025-07-24 02:51:15
  • 575

214.6万辆!比亚迪再次刷新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单家车企半年销量纪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汽车销量前十企业累计销售1315.9万辆汽车,占市场总份额的84.1%,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更值得关注的是,前三席位首次全部被自主品牌占据:比亚迪以绝对优势蝉联榜首,上汽集团和吉利汽车分列二、三位,销量分别为187.3万辆和140.9万辆。

01 三强争霸,比亚迪的全面领先

比亚迪上半年累计销售214.6万辆,同比增长33.04%,成为唯一突破200万辆大关的中国车企。这一数字已经接近部分传统车企全年销量目标,凸显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的统治地位。

其成功源于多维度布局:新能源汽车占比突破90%,在10万-20万元主流价格带形成压倒性优势。王朝和海洋系列累计销量达197.2万辆,贡献了核心力量。

比亚迪的技术护城河持续加深。截至7月初,搭载天神之眼智驾系统的车型保有量突破100万辆,公司承诺对智能泊车场景下的安全损失全面兜底。

同时,其海外战略成效显著,上半年出口47.2万辆,同比增长132%,超过去年全年总量。BYD SHARK皮卡海外销量超2.6万辆,宋PLUS海外累计销售13万辆,全球化布局初具规模。

02 吉利速度,新晋季军的进击之路

吉利汽车以140.9万辆销量跃居第三位,同比增长高达61.5%,成为前十车企中增长最快的品牌。其成功源于新能源车型的爆发式增长——72.5万辆新能源车销量,同比激增126%,推动品牌新能源渗透率突破51.5%。

面对强劲增长态势,吉利7月1日宣布将全年目标从271万辆上调至300万辆,调整后上半年完成率仍达47%。这种主动上调目标的自信,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显得尤为突出。

吉利的产品策略同样值得关注。银河E5等全球化车型同步开发左右舵版本,显示出其瞄准全球市场的野心。这种立足本土、放眼全球的战略视野,正成为头部自主品牌的共同特征。

03 新势力阵营,冰火两重天

新势力车企呈现剧烈分化态势。零跑汽车以22.2万辆销量登顶新势力榜首,同比增长155.68%,已连续4个月保持首位。小鹏汽车成为最大黑马,销量达19.7万辆,同比暴涨279.01%,成为所有车企中唯一年度目标完成率过半(51.8%)的品牌。

小米汽车作为市场新军表现抢眼,上半年交付超15万辆,同比增长约400%。其6月上市的SUV车型小米YU7仅3分钟订单突破20万辆,显示出强大的品牌号召力。

然而并非所有新势力都一帆风顺。广汽埃安和上汽智己销量同比下滑超10%,智己年度目标完成率仅为19%,在新势力中垫底。理想汽车增速放缓,上半年销量20.39万辆,同比增长7.9%,年度目标完成率31.86%。

04 传统车企,转型阵痛中的挣扎

曾经的市场霸主合资品牌集体遇冷。一汽-大众以122.6万辆销量位列第四,但同比增幅不足5%。东风公司和广汽集团则出现销量下滑,暴露出在新能源赛道布局滞后的问题。

广汽集团预计上半年净亏损18.2亿至26亿元,而去年同期实现净利润15.16亿元。其亏损源于新能源车型销量爬坡缓慢、渠道转型滞后以及海外销售基础薄弱等多重挑战。

传统车企的困境在数据上更为清晰:自主品牌合计占据前十中的六席。市场分析师指出,合资品牌在智能驾驶、三电技术等领域的研发投入不足,导致其主力车型在15万-30万元价格带竞争力持续减弱。

05 市场格局,新能源拐点已至

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实现超强增长,全国乘用车市场累计零售1090.1万辆,同比增长10.8%。其中最具标志性意义的是新能源汽车占比——693.7万辆的销量占新车总销量的44.3%,同比增长40.3%。

这一数据印证了市场拐点的真正到来:燃油车消费需求持续萎缩,而插混与增程式车型成为过渡期的重要选择。头部企业正通过垂直整合供应链降低成本,比亚迪自研刀片电池、吉利布局换电网络等举措,进一步加剧了行业技术竞赛。

随着国家“双碳”战略推进和充电基础设施完善,中国汽车市场已进入以电动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新竞争周期。自主品牌在技术迭代与市场策略上的双重突破,正在改写中国乃至全球汽车产业格局。

行业集中度上升至84.1%,新能源渗透率突破44.3%,这些数字背后是中国汽车产业的深度重构。自主品牌不仅在前十榜单中占据六席,更首次包揽前三名。

市场分析师指出,未来竞争的关键在于技术迭代与市场需求的平衡能力。当比亚迪的天神之眼智驾系统覆盖百万车辆,当吉利的新能源渗透率突破50%,当小米新车3分钟收获20万订单,中国汽车工业已经翻开了新的一页。